【概况】 2013年,环保局以推进污染防治,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,着重开展了河水污染治理攻坚、异味排查整治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“三查”、打击非法排污联合执法大检查等专项整治行动,严厉打击违法企业,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,实现了各项任务有序推进。
【优化服务环境】 深化工作措施,提升行政效能,推行“零障碍”办公服务,简化手续,缩短行政审批、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。在最简准入条件范围,申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,环境影响报告书类项目由国家规定的60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;报告表类项目由国家规定的30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;登记表类项目由国家规定的15个工作日做到随报随批;竣工项目环评验收由国家规定的30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;排污许可证的办理时限由国家规定的20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。至12月底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78个,其中省批1个,市审批8个,县批69个,验收项目16个,换发排污许可证130个,“三同时”执行率100%。
【减排指标完成情况】 2013年全县减排工作主要以工程减排、结构减排为主。主要减排工程项目包括:绿源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,裕华热电公司2号机组脱硝改造工程及烟气旁路拆除,结构关停3家小造纸企业,以及7家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。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栾城县的2013年减排任务。
【环境信访法制】 信访举报及时受理,及时办理,及时反馈。畅通24小时举报热线,实行专人接听;启动紧急重大突发事件日报告、零报告制度。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本,耐心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,认真记录每一件信访事项。2013年,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举报件508件次,其中上级领导(省、市局、县政府)批示交办43件,接待来访40余人次,915热线7件,媒体转发7件,确保了一般案件的办结率达到98%,反馈率100%。
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】 持续进行非法晾晒场点清理整治工作。将菌丝、污泥、氯化铵非法晾晒场点清理整治工作常态化,由各乡镇政府牵头,发现一起清理整治一起,2013年清理整治菌丝、污泥、氯化铵等晾晒、烘干场点37个。
对产生发酵菌丝企业进行监管。县域内2家产生抗生素菌丝企业实施驻厂员制度,进行不间断实时监控,对“药渣”的产生量、收集量和转移量进行登记。2013年,两企业产生“药渣”均进行加锁封存。
严格污水处理厂污泥管理。按照环保要求,强化污泥的转移、处置、管理工作,确保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。
【环保监管及能力建设】 积极建立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。按照市环境保护网格化工作要求,依据《石家庄市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督管理办法》,结合县域实际,按照“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、无缝对接、全面覆盖、责任到人”的原则,在全县7个乡镇2个工业园区,共设立环保所9个,成立村环保站173个。各乡镇明确一名副科级主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,配备专职工作人员。2013年,全县9个环保所已全部挂牌成立,共有专职工作人员25人。
全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选址定于县网通大楼楼顶,数据已联网,2014年1月1日正式传送数据。
2013年,1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,1家停产,14家清洁生产单位审核报告材料已上报市局。
创建5家县级“五绿”单位。
【大气污染治理】 6月,拟定《栾城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(2013-2017)》、《栾城县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》、《栾城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》。并严格落实监管责任,严厉打击违法非法企业,强化秸秆禁烧工作,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。
开展非法企业大检查行动。通过整治违法排污企业“三查”、打击非法排污联合执法大检查等专项整治行动,共排查全县企业1120家。按照相关政策要求,联合公安、工商、质监等部门及各相关乡镇,严厉打击“十五小”、“新六小”、“ 土小”企业,对2家小炼油、25家小化工、22家氧化锌、19家小炼铝、60家小塑料回收加工,采取了断电停产措施。
严格落实重点企业驻厂员制度。对3家重点燃煤企业,进行不间断驻厂监管。监管人员分为六个小组,采取“昼间巡查、夜间驻厂、无缝隙交接”的工作方法,严格按照要求检查企业煤堆、料堆覆盖情况、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、脱硫剂添加情况、各种运行记录及台账、在线记录、采集煤样等。建立驻厂员工作日志和交接班制度,驻厂工作日志一班一记录,数据一班一上报,发现问题及时上报,确保驻厂工作取得实效。
积极开展煤质抽检工作。2013年,协助推广优质低硫煤167000吨(市下达任务13万吨),对4家重点用煤单位实行每月抽检1次,强化煤炭硫份监管。
圆满完成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。实现了“不着一把火、不冒一股烟”的目标。
【水环境污染防治】 圆满完成河综合整治任务。2013年5月底,完成了栾城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脱色工程,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,并高标准完成了脱色任务。绿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也已竣工投入试运行。
乡镇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。乡镇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技术报告已上报市环保局。
开展渗坑大排查。与各乡镇政府联合对县域内渗坑进行了摸排及水质监测,通过摸排发现全部为生活污水坑或畜禽养殖污水坑,未发现工业废水渗坑。
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】 根据《石家庄市2012年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》(石政办函【2012】59号)要求和《石家庄市级生态村创建标准(试行)》规定,经申请,北浪头、南石碑、小周、油通、寺上、龙门六村于2013年6月3日被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命名为市级生态村。圆满完成秸秆禁烧工作,年度秸秆禁烧工作考核验收,栾城县位于四组团县(市)第一位,栾城县政府、窦妪镇政府、楼底镇政府被石家庄市政府评为秸秆禁烧工作先进单位。
【大力开展环保宣传】 3月18日~24日,组织开展了“低碳宣传周暨地球一小时”系列宣传活动;5月29日在县第五中学开展“迎六五科普宣传”活动,特别邀请了市环保联合协会、省老年爱鸟协会志愿者在学校进行环保科普展览,设置60余块展牌、100余幅漫画;9月17日在县第五中学开展“全国科普日”主题活动讲座;10月25日与县科协联合开展“我出一份力,呼吸好空气”主题宣传活动。通过“新农村大喇叭”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;积极开辟农村生态文明宣传平台,努力营造了人人关注环境,全民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。
【完成污水处理厂改造任务】 坚持分级治理、终端控制、达标排放的工作思路,在时间紧、任务重,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下,利用四个月时间完成了投资3200余万元的栾城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脱色工程,并实现了投资成本低、新增运行费用低、运行稳定、操控简便(制药企业废水要想实现低成本达标脱色处理堪称世界性难题)的目标。5月底出水水质实现了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,并高标准完成了脱色任务。
【多管齐下强化企业监管】 一是引入科技手段,提升排污监管能力。为更有效的遏制企业非法排污行为,创新思路,引入科技手段,投资380余万元,在县医药基地9家重点排水企业安装了智能管理自动监控系统,通过随时采样,自动分析,与环保局控制平台联网,传输数据,远程控制,实现对排污企业排水水量、水质实时监控。此项工作借鉴浙江、江苏等地先进经验做法,在河北省属首创。省、市、兄弟县多次参观此项目。二是铁手腕,规范排水企业排污管网。在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,对重点排水企业排污管网进行逐一梳理、规范。对县医药基地19家排水企业采取昼夜不定时取样、随机抽样,明查、暗查,跟踪管网查等方式,采取监测水样8000余个,沿企业周边可疑位置开挖深2米宽1米沟槽近2000米,封堵管道5条。三是督促企业加大投资进行提升污水处理提标工程。新诺威、华栾、圣雪大成一部、圣雪大成二部、杰克化工、鑫华羽6家重点排水企业共投资6400余万元,实施了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工程,华栾、杰克化工、鑫华羽3家企业已完成改造工程,污水能够达标排放,还有3家企业污水处理站正在调试中。